课程详情

二战经典电影100部

所属分类: 军事频道 讲师:

课程介绍
主讲老师

如果说遴选二战经典电影100部,中国拍摄的战争题材也应该有入选的吧,毕竟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波澜壮阔的二战的组成部分,单选中国抗战经典电影也能选出100部差不多。比如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地雷、小兵张嘎什么的。当然,今天外唐网的军事视频栏目收录的二战经典电影100部,还是比较突出国际化,大多是欧美的二战题材电影,有上个世纪的,也有最新的,最大的共同之处,就是部部精彩。下面我们分享一位网友观看二战经典电影100部的感受。

很小就受到二战经典电影的薰陶,那时是国内影片看得多一些,兼夹一部分苏联的老电影,也算战争片子,不下100部。所以说,那时的战争电影,只要人多,场面大,枪炮响,然后表现一下敌人头领的官邸,娱乐场所,敌人如何轻敌,再来突出我方的指挥部军官们如何认真和严密,官兵一致,上下同心准备打好这一战,于是,战争开始,敌我双方较量,斗智斗勇后,我军必胜,敌军必败,这就是我们导演给我们展示的战争画面,即使做梦也是我们胜利了。

雀跃一阵!欢呼一下!

对,较为客观纪实的二战经典电影还是在成人后,看过几部甚至100部,才有了自己的是非观念,敌我战争的严酷和天运、时世,以及看到战争带给不同的人的痛苦和欢乐。

硝烟最后要散去,天下终归要太平。

是的,战争是智慧与天运的得失争抢,一盘棋最后的真正胜者并不一定就是取得了城地,而是他在战争中给予他的心理过程的那种快乐,我们却没有过,只能去想象一下那些指挥者的快乐了。至少,我认为是这样的。太多的二战经典电影导演追求一部电影在表现战争场面的恢宏,却往往忽视了战争带给人的创作和锥颇痛。一部是这样,100部还是这样。

电影史海中,最宏大的二战经典电影应该是苏联上世纪八十代拍的《解放》,断断续续的,我花了大约一个星期时间才看完这部套装电影,电影共五部,就像看了100部那么长,从保卫苏联到攻下柏林,直至最后胜利,每部均在两小时至三小时不等。大约十一个小时时间,这部电影费时六年时间完成,据说出动了三万军队,一万坦克,千架战机,表现了社会主义不计成本的政治教化手法。这部电影充满了“老修”的电影世界观意识,即:没有东线的作战和抵抗,就没有二战的成果。是的,二战中他们受伤较深,战争使他们赢了,也赢得天下人的尊敬,他们成了华沙条约国的老大,所以他们拍出这部巨型电影长篇,历史上没有比这更长,耗资更大的电影了。这部经典电影里把二战在苏联国土上几个重大战役拍上去了,但是,我觉得,好几个大场景似乎都是在同一地势上换多角度拍出来的,所以有很大的不真实感和重复感,这样,我还觉得《这里黎明静悄悄》更能反映真实的心灵和对于战争解放希望。就像你用一把刀削开了梨皮一样,你会看得更真实。

打架就是打钱,黑帮火拚也是拚钱,战争更是打更多的钱,至少透支印钞把战争拉下去,所以,二战打的是历史战争以来花钱最多的战争游戏,那么,战争电影一样要花钱,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火力及地段,也只有超级大国加计划经济才有可能花这么多的钱来制作战争电影,前苏联慷慨地做到了,它拍一部二战经典电影《解放》的投放,相当于其他国家拍100部的。类似的电影《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攻克柏林》和《围困》等,都是这电影陪衬作品。

当然,我还是要为《解放》这样的战争电影干一杯,顺便说一下,二战迷们决不能错过这部电影。

法国的搞笑二战经典电影《王中王》和《虎口脱险》,以戏谑玄乎的方式和手法调侃了德国军人训练有素的低能和盲目效忠的弱智,正好印证了非正义战争必败的理论。动画片《战鸽飞吧》也是同一类电影,小人物鸽子在强大巨鹰族里意外取得成功,完成了战地传送任务,小人物完成了大英雄的战绩,甚至超越了美国那些夸大其词的将军们。这样的好电影,看100部也嫌多啊。

但在罗马尼亚《橡树十万火急》和南斯拉夫《瓦尔特》中表现就大不一样了,战争是残酷、流血和和死亡,人们对它的回忆只是一种教育和防范,下一代要千万记住,德国人给我们造成的深重的伤害,我们不要忘记复仇。

《橡树十万火急》里,德国最忠城的纳粹分子维尔纳上校(他的生殖器官在战争中被损坏了),他的父亲因刺杀希特勒而杀,在反复不定的心理折磨下,他依然选择对德国的效忠。这时,也表现了他的老同学对罗马尼亚战争的必胜信念,与他斗智斗狠,最后他两人的坦克对战有些诗化和英雄倾向,但也反映了战争把人与人的一切关系削弱和抛弃了,同学,朋友,战友,情谊,军阶,统统凸现出来的,这将是国与国的军人之间的对战,你死我活,不可混淆。电影《复仇》反映了一个罗马尼亚莫得万警长不关心政治,但却被民族自由战争所激励,一人出生入死,与内外敌人生死较量,最后,被绑架儿子还是被敌人残害了,可惜这部二战经典电影没有下集,100%的遗憾啊,真希望看到下一部《复仇》。

但我觉得最成功的二战经典电影应该是《巴尔干特快》,也更接近普通人对战争恐惧和心灵转换,战争将强盗改变成爱国者,敌人使“坏人”成为了正正真真的人,这才是大写的人。当然也看了一部分小片子,《多瑙河之波》,我是很感动过的,战争使人的本性暴露,同时,也让人更加珍惜生命和情感,这样,我们的托马大叔才让“船长”复活,与妻子一起欢迎他列兵进城。

要说二战题材的经典电影,还有一部《拯救大兵瑞恩》是斯皮尔伯格荒诞的战争理想,(这斯皮尔简直就一个死皮,我就看不出他的电影有些什么新玩意,100部电影中他竟占五部),严格地说《大兵》不算正宗的战争电影,因为他来了一个“主题先行”和“意在笔先”,尽管它写的是诺曼底登陆,但看完这部电影,还是没有对战争产生更多的真实回忆。而《虎虎虎》和《珍珠港》一类电影,因为视觉不一样,觉得这样电影更让人觉得夸张和不真实,但《珍珠港》中厨师在厨房下荷包蛋,一颗炸弹从空中落下,穿透大舰,坠落到厨房却是一经典和搞笑,我记住了这个极有创意的场景。在波兰斯基的《钢琴师》里,对于那些被炸毁的高墙在城中街道堆成小山,倒真是给了我一个震撼,想起了德国作家伯尔废墟文学中的一些场景。《美丽人生》中也有类似镜头,但是,《美丽人生》是一种人生荒诞手法的作品,更有一种喜悦在生命之中,儿童不需要知道战争,因为只是一场游戏和中奖。

二战经典敌后电影就是那套没头没脑的《夺宝奇兵》三部曲,也是斯皮尔的“杰作”,或许是他中年从影生涯的得意之作,这电影竟上了100部电影的排名,真是搞不懂。电影里,夏里逊福特演的看起来精明的琼斯不过是一个扩张主义的殖民者,不知道哪根神精分岔,当起个人对敌作战的敌后武工队员,出生入死,完成了关乎二战争生死重大任务。三部电影看下来,都是一些胡吹瞎搞,把德国人调侃得近乎外星佬,让人只会受骗上当感觉,但国际电影市场一直把当做宝贝,如果这也算战争电影的话。相比起来,罗杰摩尔演的《逃往雅典娜》就比琼斯好得多,也动人得多,那么多希腊古宝其实只是一个掩盖,德国人在那里建立了核发射基地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他们是要取得战争决胜,而不是什么希腊古宝。

《海狼》也是英国片,说的一伙商队老兵被组建后重返“战场”,突袭德国情报船的险象故事,电影中穿插英国特工对当地特工和德国女谍华伦威尔夫人情感,为了战争,不得不刺死自己和“意中人”,因为她是德国女特工这给观众留下了一丝遗憾,战争没有让人享受爱情的机会。

南斯拉夫《乌日策共和国》是一部虎头蛇尾的电影,开场很宏大,有些记实感,到后面越来越像一部游击队的小电影了,但是,这部电影不知用的什么摄影技术,一幅幅画面却是油画一样的质感和层次,视觉上有一种真实感。《阿拉曼之战》,意大利成了战争炮灰,那轴心国一点意思也没有,隆美尔到还算帅,可是输了,不一定不是英雄,电影里好像暗示了了这种意思。

二战经典传记电影中《巴顿将军》和《麦克阿瑟》最为壮观,巴顿和性格分明,作战善于思考和总结,军纪分明,看重下属,使他在欧洲战场和非洲战役中打响自己的个人英雄品牌,同时,也造就了美国新军人的形象,尼克松多次夸赞这部电影。而《麦克阿瑟》却是美国军人中另类儒雅,因为派克饰演这位只懂专业不懂政治的军人,使他显得更亲近和易为士兵接受和爱戴,事实上麦克阿瑟也一个急性子,相当自我,特别是在密苏里号受降签名时换笔表现,简直就是一个自大狂。麦克阿瑟创造了好几个特例,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39岁上任,可惜他的妻子跟前任校长因情而被卷走。他还是美国陆军最年轻的参谋长。1937年他以少将退役后,41年复又升军阶中将和上将,他在华盛顿用坦克镇压过他的一战老兵战友,曾被提名为美国总统的候选人。破译日本山本五十六密码,并击落他的座机。当然他也是激烈的反华派,对中国一向是100个不友好。但是,这部电影里的麦克阿瑟是军人的好榜样,亲临前线,不惧炮火,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作战,对亚洲战场军民非常和蔼,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军人和国际和平主义的使者,这是他在电影里得到一个美化的形象。在美国,军人为政治毕生服务,而政治创造了军人的神话历史,就像骑士永远都是为贵族服务一样。

战争电影里,美国总是以救世主的身分出场,最后以军火贩子来算账和微笑。就像在人们喜欢说的“最后参与打架的总是自吹最牛的”。所以,美国的战争片更体现了他们对战争的一种乐观和英雄救世之感,二战没有他们,就已经被轴心国取胜天下了。包括有名的《二十二条军规》,也是如此。《中途岛之战》是美日战争,老话说的“老鼠舔猫B,练胆子”看来就是指的小日本的太平洋战争,当然,小日本要是拿下太平洋,直逼美国本土,美国和议,日本占领了整个北半球,那么,二战史就要重新改写了,可惜,美国佬也不松,纸老虎有时也会吓吓人,日本人是被吓着了,因为,终极武器比任何一场战役都更能解决问题,就像武侠时代被欧洲火铳结束了一样。

在二战经典电影100中还看过一部欧洲电影,记不清叫什么名了,一个日本特工乘潜艇潜到瑞典,皮带即是卷着价值连城的珠宝带子,他的任务是取得第三国卖出的铀材,但当他完成任务时,日本人已经登上了密苏里号,他的任务过期了,要是没过期,日本人现在不知道怎么来编写教科书了。

说起二战经典电影,比起来,我更喜欢看欧洲的战争片,真实、复原,伤痛,总是把个人与战争联系到一起,最后让人们痛恶战争和纳粹。而苏联的战争电影要政治化和个人崇拜一些,但拍二战电影还是苏联片好一些。

大卫里恩的《桂河大桥》是俘虏片,但是拍得真实和原态,并从战争把人性深入进去,使人与战争更加谐和和紧凑,所以,《桂河大桥》一直到现在也是经典,当然,大卫拍战争片另有一套,这在他的《阿拉伯的劳伦斯》中更有张扬,这里按下不表,待写古装战争片再说。

二战片中,集中营电影是另一类型,《逃离苏比堡》,《辛德勒的名单》,小时还看过一本小人书,电影《最后阶段》,都是说的集中营的战争片,苏比堡显得人生的短暂和残酷,最后以死亡终结生命,不管是胜者还是败者,最后都是向死亡走去,逃离活着,其实就赴死!

而辛德勒以活来与生命竞争,只要努力,一个戒指可以救六个人,一辆小轿车还可以救十来个,这是制造新神的导演,因为,这样的新基督主义,实在是太少了,就像当年中国的剧孟大侠一样,虽然生前身家过亿,但死时连棺木都没有。

二战经典《兵临城下》,这部电影,恐怕是给100部也不换的超经典,这是一部相当经典的江湖似侠技电影,一个优秀的狙击手,他靠自己的技艺掌控了一个城市,当然,也有高人与他较量,最后还是他得胜了。最打动人的是开场时,苏联军队驱兵杀敌,后退者斩,不熟悉战争的新兵把进攻的前面士兵无意枪杀,自己消耗了自己和力量,战争其实有时就是在杀自己,这是集体自杀的合法化,战争中,没有人去研究他,但是,兵临城下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故事。

最近几年看过一部电影《帝国的毁灭》,这部电影从希特勒选打字秘书开始,到他那些元凶一个个走向衰落,特别是他死后,整个地下室被苏联女兵占领,是有些搞笑的意味,希特勒说:

我的国民都不要我了,他们还活着也没有意义。

戈培尔夫妻亲手杀了自己的子女那种冷酷,其实已经暴露了纳粹的兽性已经占据了整个德国和灵魂。一个帝国毁灭了,但是,希特勒的女秘书混在逃难的军人中,让弱者有了生的希望。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二战片。

日本也拍过一部分二战电影,这是对他们那些军国主义者的一种反思,有一部电影,是讲一个日本兵在东南亚战争后回国的记实,很能表现日本对战争的悔恨和无奈。

香港电影《等待黎明》也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电影,更有一种借力反打的效果,一个投靠日本人的汉奸做出反抗日本人的壮举,这也反映了一种真实人性,人是复杂的,良心永远是人性最高的层次,只看你的发掘和升华,他就是一个光彩夺目的反英雄。

总之,二战经典战争电影里,全景似的影片(不下100部吧)可以让人洞悉战争的进程和产生视觉的宏观美感,心潮湃涌,感受战争带给你的刺激。而分镜头情感似的影片却可以让人心打动,掩卷而思,战争改变着人及世界。如果你花时间看全了这套二战经典电影100部就会明白,那些以二战为背景的经典电影可以让人感受到战争对人及美好事物的迫击和压抑,产生厌倦战争的情绪,打倒战争,永久和平!

学员_186143826

03-16 16:09

讲得好,就需要这样的老师

向上滑动加载更多

百度网盘【】0B

0

限时优惠活动

选择购买方式:

直接购买:0 元(金币)
充值金币:充 20 元得 25 金币
充值金币:充 50 元得 75 金币
充值金币:充 100 元得 175 金币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