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巴巴罗萨军事计划解读教程
希特勒在二战期间实施的巴巴罗萨计划是希特勒一生中重大的人生转变,这次行动对德国而言也是一场失败,尽管在苏联境内长驱直入,但希特勒想在冬季之前征服苏联的企图落空,德国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对苏联国土的突然袭击是按照巴巴罗萨计划进行的。巴巴罗萨计划是在希特勒授意下制定并几经修改完善,德国据此对苏联的突袭是成功的,苏联在战争初期的溃败无疑是对巴巴罗萨计划的精确性、完美性及预见性的肯定。但巴巴罗萨计划毕竟只不过是一个好的战役计划,这个战役计划的成功施行却是把希特勒错误的战略思想变成了错误的战略行动,并最终导致了第三帝国的覆灭。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德国的对苏战略始终处于一种短视状态。
实际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当希特勒对苏联周边国家的军事占领使德国获得了充分的安全纵深后,如果能将其对英法两国的战略预想贯彻到底,能在敦刻尔克滩头彻底消灭英法联军,能正确使用空军彻底摧毁英国本土的抵抗,进而跨海占领整个英国,之后不再执行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只是把该计划作为一种威慑性的战略态势——引而不发,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在1941年就会以德国的全面胜利而结束。战后的德国可以充分利用德国陆军的巨大优势,沿陆地兵分两路接收英法两国在非洲和西亚、南亚的殖民地及其战略利益,然后静待斯大林去世后,苏联的分崩离析。这样的战略似乎更符合德国的利益,但这需要有巨人的战略远见与谋略手段,而希特勒只不过是一个战略上的矮子。
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都由德国挑起,而最终失败的又都是德国,这说明了什么?人们对此找出了成千上万条原因,但是有一条原因却是人们从未发现的,那就是:严谨的德意志民族有史以来从没有产生过精通战略的领袖。所以,德国的初始优势总是被短视的战略所葬送,只能转化为终极劣势。
由此及彼,以史为鉴,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美国和俄国呢?
前苏联已经彻底崩溃了,由于西方民主制度的引入、以及前苏联的共和国加盟模式的继续存在,俄罗斯仍在继续崩溃中,这一过程将持续二十年左右,如果这期间出现可以全面替代石油的新能源(例如:核聚变能源),那么俄罗斯的崩溃将加速。我们只要静观此过程,等待时机即可。
美国是一个痴迷于追求最大利益的国家。美国在中国问题上最大的战略失误就是它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太贴近中国本土了(无论是陆地方向还是海洋方向)。美国忘记了新中国是一个由革命根据地发展起来的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擅长的就是在敌人的四面包围中作战,中国的革命根据地就是在敌人的四面包围中产生、成长、壮大,最后扩展到了全中国,如果美国的战略包围圈仍然存在,中国就有继续扩展的充足理由(或者称为:借口)。
例如,既然菲律宾通过法律把我们中沙群岛的黄岩岛划做它们的领土。那么我们对菲律宾也就不必客气,用武力把它侵占的我南沙群岛的中业岛和马欢岛收回来并加固岛上的机场和军事设施,以此为跳板收复所有被菲律宾侵占的南沙岛屿,以儆效尤。如果美国在菲律宾本土重开军事基地。那么我们也不必客气,立即武力收复被越南占领的所有南沙岛屿,从海上挑起对越战争,然后通过陆地决战,用我们强大的陆军占领整个越南(当然,整个陆地决战必须有武装移民跟进,使我们的军队始终有根据地为依托),建立南中国海区域的对美战略优势,以保证我南沙群岛的战略安全。
学员_186143826
03-16 16:09
讲得好,就需要这样的老师